第218章 全新时代

文昌帝君没有震惊太久。

毕竟生前是一代文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重的就是心性。

正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卒然临之而不惊,盖莫如此。

无论这种关乎民生、治政的思想是天尊自创,还是偶然从哪看到,只要是好的思想,可以用上。可以破局,那就行了。

为人师者以引导、推动为主。

为人臣者不应多问。

如此,关于“虚”的方面,文昌帝君暂时没有别的事情需要进行推动。

有虚就有实。

务完了虚,接着便要务实。

不然,虚者太虚,飘在天上不落地,一切皆是空谈。

而空谈误国,实干才能兴邦。

太乙救苦天尊麾下,目前虽只有一州之地,却与国无异。

生前既在地方州郡为过官,也在朝廷三省六部做过事,更执掌过门下省大权,文昌帝君在治国理政方面,具备着超强的实干。

只不到八天时间,便看出了诸多问题。

按照轻重缓急之分,文昌帝君先把“虚”的问题提出,并得到解决,统一意志,现在就要关注“实”的问题,大刀阔斧改革,昂首挺胸前进。

“天尊。”

回过神后的文昌帝君开口说道,“我意,内部改革,稳扎稳打推进即可,当务之急,是应对大玄昏君派出的五万大军。”

想要轻装上阵,必须内无隐忧,外无大患。

统一内部意志以后,就算还有一些隐忧,有太乙救苦天尊、文昌帝君、黑山府君、黑山土地公兼地下主,以及在外的无极圣祖坐镇,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故而,文昌帝君认为,应当优先集中一切能集中的力量,应对外患。

还有什么外患,比大玄昏君派出的五万大军,能对滦州产生更大更直接的威胁呢?

暂时没有了。

如果有,也一定是来自大玄昏君使出的其它招式。

在应对大玄皇朝五万大军这一块,文昌帝君认为,天尊麾下,特别是少女神使李灵素的一系列举措,不能说大错特错,至少没有抓住重点。

这不能完全怪罪于李灵素,也有黄天前一段时间无法正常干预的责任,更有天尊麾下确实缺乏相关能力与经验之人的原因。

燕赤霄?

只是行走江湖经验丰富罢了。

紫竹道人?

生前身后都痴心于修行,顶多就是做些斩妖除魔的事。

龚梓臻?

倘若龚梓臻真的是个大才,也不会成了三槐王氏旁系的女婿以后,还混得这般凄惨。

都被发配到远离相对安稳的大玄皇朝中枢的滦州丹阴县,来做一个朝不保夕的县令了。

又或者,就算龚梓臻有些才干,但不是“葛公既没,不见其比”式的出道即巅峰的天才人物,需要磨砺。

李俭仁?

乡野出身,有些智慧聪明,少了阅历见识,需要慢慢成长。

余下的其它从神、箓生、信徒……

文昌帝君不能说无法从中找出人材,只能说需要精挑细选,再经培养,方有可堪一用的时候。

如此草台班子,既无经验,也缺少磨练,犯错再普遍不过了。

“帝君说得有理。”

黄天非常赞同文昌帝君的看法,随即话锋一转,“既如此,滦州境内大小事,便交给帝君去做了。”

撂下这句话,黄天唰的一下意识退出神祇扮演游戏。

正式定名为《太平纲领宣言》的“经典”,还需要他去多多操心呢。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既然他都这么劳心了,那就不能再劳力。

而且,黄天非常相信文昌帝君的才干,把滦州大小事、太平道大小事都丢给文昌帝君去做,不说手拿把攥,绝对马到功成。

须知文昌帝君式的儒家士子,可是上马治军,下马治国的全才。

十分热衷于和人讲道理。

若是对方不听,那就把对方打到乖乖跪下,听他娓娓道来讲道理。

讲完以后,还要问一句:“服与不服?”

不服?

那就接着打。

面对黄天的撂挑子,文昌帝君没有丝毫负面情绪,甚至有些跃跃欲试。

倒不是说文昌帝君想做一个劳力者,或者文昌帝君此刻心性又不稳了,而是找到了新的挑战,新的使命。

这种感觉,懂的都懂,不懂的继续躺平去吧。

黄天意识退出游戏以后,并非彻底不关注游戏,而是分心二用,一边翻阅云山书院藏书阁里的各种书籍,一边默默观看直播。

两方世界时间流速一致,便是这么舒服。

再者,神道、武道的境界统一来到三境顶点,也让黄天对自己的“精”、“气”、“神”的感知、拿捏、掌控,来到了新的高度。

别说分心二用了,就是分心三用、四用,都未尝不可。

心中起了这样的念头,黄天索性真的分心三用,把“无极圣祖”的马甲拉了出来,在游戏世界的渊州尝试搞出一些动静来。

这种状态甚是奇妙。

主意识在九州世界,在云山书院藏书阁,躲进小楼成一统,哪管春夏与秋冬,一心读书看书,为不久后正式着手编撰《太平纲领宣言》做准备。

一个分意识以太乙救苦天尊的上帝视角,观看文昌帝君在滦州展开的操作。

一个分意识化身“无极圣祖”,在渊州尝试做事。

无心之举往往有无意之得。

眉心识海之中,三道都已九凝九炼的法相金身受此刺激,隐有合三为一的萌动。

当然,这种萌动不出意外地失败了。

原因有几点。

最重要的是太乙救苦天尊仍是二品紫青敕天君的位格,尚未达到应有的一品紫敕天尊位格。

其次是另外两道法相金身,代表的分别是“无极圣祖”和“黑山府君”这两个神位,与黄天此刻分心三用有所偏差。

毕竟黄天的主意识指向九州世界的本我,第一个分意识指向太乙救苦天尊,第二个分意识指向黑山府君。

没有一一对上,怎么合而为一?

发生了这般变化,黄天应时权变,将主意识正在进行的读书、为编撰《太平纲领宣言》做准备一事暂且放下,转而思考起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

以谁为主?

是黄天以太乙救苦天尊,或者说太乙救苦天尊代表的神祇扮演游戏为主?

还是太乙救苦天尊,或者说太乙救苦天尊代表的神祇扮演游戏以黄天为主?

不用过多思考,黄天得出自己的答案。

当然应该是后者!

太乙救苦天尊与太乙救苦天尊代表的神祇扮演游戏以黄天,以九州世界的本我为主!

如此就有一个问题。

该如何以黄天,以九州世界的本我为主,将眉心识海中的三道法相金身统合,合而为一,在神道功法《法相金身》上完成突破,晋入神道的四境呢?

黄天冷不丁想起了文昌帝君不久前点评游戏世界大玄皇朝昏君的一段话。

“昏君者,www.youxs.org!

大玄昏君也想由代天封神变为敕天封神,却走错了路。

他应该像大雍皇帝陛下那般,先自修成人间至高无上,可与天道相抗衡,而不是妄图先代此界天道敕封自己为人间至高神,再改代天封神为敕天封神。

此乃悖逆之举,不失败方为怪事。”

彼时,黄天以为这段话是文昌帝君在“推动”他的野心,往统天御地的天帝方向发展。

反复咀嚼过后,黄天又有了新的感悟。

“先修成人间至高无上,可与天道相抗衡。”

无声呢喃了几遍文昌帝君隐晦提及的九州世界大雍王朝皇帝陛下的做法,黄天的眼神越来越明亮。

于游戏世界大玄昏君而言,他最大的诉求是变“代天封神”为“敕天封神”。

所采取的措施是“代天”封自己为至高神,再以得封的至高神去掀翻天道。

所以失败了。

于九州世界大雍王朝皇帝陛下而言,变“代天封神”为“敕天封神”只不过是他宏伟计划的一个环节。

以他人间至高无上之位格与实力,轻而易举就实现了。

世家门阀不乐意?

道、佛世外宗门暗戳戳反对?

一拳接一拳砸下去,不乐意也得乐意。

九州天道不乐意?

承载了九州天道部分气运的四海龙族及各系水君、水神要搞事?

斩就是了!

没了一个魏诤,那就再拿出一个黄唯明。

就算黄唯明后续也折了,这不还有一个共创“天心法”的申国公嘛?

不还有许多其实已经学会“天心法”的儒门读书人吗?

再不济,随意布下的一个闲子,黄唯明之子,魏诤关门弟子黄天,也不是不能用。

届时若是真的无人可用,哪怕揠苗助长,也能临时顶上一顶!

反正就是一句话,文昌帝君对九州世界大雍王朝皇帝陛下推崇备至,隐隐有拿大雍皇帝陛下作为太乙救苦天尊的榜样之意。

哪方面的榜样?

应当从其身上学习什么?

黄天想明白了。

先成为人间至强,可与天道相抗衡!

最值得学习的,就是这一点。

于黄天而言,所谓“天道”,正是神祇扮演游戏啊!

他以“封神榜”敕封神祇,逃不出“代天封神”的范畴。

以太乙救苦天尊为主,合无极圣祖与黑山府君,而使神道功法《法相金身》突破,成就四境,便彻底将九州世界的黄天,变成太乙救苦天尊了!

须知太乙救苦天尊的基础是太乙雷声应化天尊。

而太乙雷声应化天尊,是神祇扮演游戏初始就提供的神位!

主从关系上,太乙救苦天尊/太乙雷声应化天尊,都从属于神祇扮演游戏。

倘若九州世界的黄天彻底变成太乙救苦天尊,便会彻底从属于神祇扮演游戏!

失去自由!

届时,再想打破樊笼,复返自然,极有可能沦为大玄昏君这般下场。

好在黄天明悟得不算晚。

一切都还来得及。

念及此,黄天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昨晚以神道反哺,强行提升至三境大师的巅峰,抱丹阶段的武道修为之上。

不出意外的,黄天的武道修为有些飘浮,不够夯实。

这是强行提升境界的通病了。

不过生出明悟以后,浑沌如鸡子的“丹”,稍有一些好的变化,凝实不少。

“得去去火气了。”

黄天心中自语,决定从现在开始,暂时放下神道的修行,也不急着将已经提升至二品紫青敕天君位格的太乙救苦天尊继续升格,而是把一切时间和精力,优先供给武道修行。

他要先将自己的武道,由三境大师提升四境绝顶。

明势,悟意,我域,无矩。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

至少也要到“我域”的阶段,才考虑神道功法《法相金身》的突破,才考虑太乙救苦天尊升格为一品紫敕天尊的事情。

想清楚以后,黄天把承载了小型武道网络的“无极圣祖”马甲的重要性,往上提了一提,不再只是当作闲子。

基于“传箓坛”的法术网络也好,小型武道网络也罢,其实都带有《法相金身》功法的“神主——神使”特性。

小型武道网络上,由使用者上传的武道感悟,最终都会汇聚到黄天这个开发者和拥有者这里。

这些,便是黄天在武道上勇猛精进的资粮。

游戏世界大玄皇朝的渊州很大,人也不少,非常适合武道传播。

渊州之外,更有广阔天地,无数人族。

那就大力传播,广为传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黄天相信自己一定能“不负众望”,成功明势、悟意、我域、无矩,成就武道绝顶,甚至去绝顶之上,看一看那里的风景如何,空气是否更加清新。

就在黄天躬身自省,定下新的计划与目标之时,文昌帝君在行动。

文昌帝君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黑山北麓的天尊神庙之中,召开了一场会议。

“诸位……”

玉质神像之前,文昌帝君现出神躯,面向站在左手边的天尊从神:紫竹道人、牛结实、宣奢、李良勋、莫祐禀等,站在右手边的衙门主官龚梓臻等,站在正前方的天尊信众:神使李灵素、箓生李俭仁、李俭义、胡不屈等,神情肃穆宣告:

“太平道今天成立了!

首要之事,便是拒敌于外。

大玄朝廷五万大军来得太慢了。

我意,集结一切力量,主动出击,灭杀来犯之敌!

天尊前方,绝无敌手!”

天尊麾下的人与神尽皆心生疑惑,不是说好的文昌帝君主文运功名吗?

怎么如此热衷于武事?

而且,这么做……

是不是莽撞了些?(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